二维码
  1. A.蝶骨_Sphenoid Bone

    位置:蝶骨位于颅底中部,分隔颅腔与鼻腔,参与构成眶腔、鼻腔和口腔。

    结构:蝶骨由中央的蝶形骨板和两侧的脑面颅骨所构成,分为体、小翼、大翼和翼突四个部分。

    功能:蝶骨连接了大脑和面部区域,其上的骨孔和裂隙容纳了重要的神经和血管,如视神经管、眶上裂和圆孔等。

    临床意义:蝶骨是颅底手术的重要区域,对于治疗某些脑部疾病(如垂体瘤)、眼眶和鼻腔疾病(如鼻窦炎)具有重要意义。

  2. B.视神经_Optic Nerve

    位置:视神经位于眼眶内,连接眼球和大脑视觉中枢。

    结构:视神经由大量的神经纤维组成,负责传递视觉信号。

    功能:视神经将眼球接收到的光线信息传递到大脑,使我们能够看见世界。

    临床意义:视神经损伤或病变可能导致视力下降或失明。

  3. C.滑车上神经_Supratrochlear nerve

    位置:滑车上神经起自臂丛上干,穿经斜角肌间隙,沿上肢内侧,伴肱动脉上行。

    结构:滑车上神经由躯体感觉纤维组成,支配上肢近端皮肤。

    功能:滑车上神经主要负责传递来自上肢近端皮肤的感觉信号。

    临床意义:滑车上神经的损伤可能导致相应区域的感觉异常,影响上肢的活动和功能。

  4. D.筛前神经鼻外支_External Nasal Branch of Anterior Ethmoidal Nerve

    位置:筛前神经鼻外支位于鼻腔外侧壁的上部,靠近中鼻甲。

    结构:筛前神经鼻外支由感觉和运动神经纤维组成,支配鼻腔外侧壁的皮肤和肌肉。

    功能:筛前神经鼻外支主要负责传递来自鼻腔外侧壁的感觉信号,并参与鼻腔的通气和防御反射。

    临床意义:筛前神经鼻外支的损伤或病变可能导致相应区域的感觉异常和通气障碍,影响嗅觉和呼吸功能。

  5. E.眶下神经_Suborbital nerve

    位置:眶下神经位于上颌神经的眶下裂分支,穿行于眶下沟和眶下管中。

    结构:眶下神经由感觉神经纤维组成,是上颌神经的分支。

    功能:眶下神经主要负责上颌牙齿、牙龈、颊部和上唇等部位的感觉。

    临床意义:眶下神经的损伤或病变可导致相应部位的感觉异常,影响口腔功能。

  6. F.上牙槽中神经_Middle Superior Alveolar Nerve

    位置:上牙槽中神经位于上颌骨的牙槽中壁,紧邻上颌窦中壁。

    结构:上牙槽中神经由感觉神经纤维组成,是上颌神经的分支。

    功能:上牙槽中神经主要负责上颌前磨牙、磨牙的感觉。

    临床意义:上牙槽中神经的损伤或病变可能导致相应牙齿的感觉异常,影响口腔功能。

  7. G.上牙槽后神经_Posterior Superior Alveolar Nerve

    位置:上牙槽后神经位于上颌骨的牙槽后壁,紧邻上颌窦后壁。

    结构:上牙槽后神经由感觉神经纤维组成,是上颌神经的分支。

    功能:上牙槽后神经主要负责上颌磨牙和第一磨牙的感觉。

    临床意义:上牙槽后神经的损伤或病变可能导致相应牙齿的感觉异常,影响口腔功能。

  8. H.腭大神经_Palatine nerve

    位置:腭大神经是三叉神经的分支,沿翼腭管前行,至磨牙后区。

    结构:腭大神经由感觉神经纤维组成,支配硬腭后部、软腭以及扁桃体区的皮肤和黏膜。

    功能:腭大神经主要负责口腔后部的味觉和感觉,并参与唾液分泌。

    临床意义:腭大神经的损伤或病变可能导致口腔后部感觉异常、味觉减退或丧失,影响进食和吞咽。

  9. I.下牙槽神经_lnferior Alveolar Nerve

    位置:下牙槽神经起自舌神经,经下颌孔入下颌管,分支分布于下颌牙齿、牙龈和舌前2/3味蕾。

    结构:下牙槽神经是混合神经,包含感觉和运动纤维。

    功能:下牙槽神经主要负责下颌牙齿、牙龈和舌前2/3味蕾的感觉,参与咀嚼和味觉的感知。

    临床意义:下牙槽神经的损伤可能导致相应区域的感觉异常,影响咀嚼和味觉等功能。

  10. J.舌咽神经_Glossopharyngeal Nerve

    位置:舌咽神经起自延髓橄榄后沟,与迷走神经和副神经一起经颈静脉孔出颅。

    结构:舌咽神经主要分为鼓室神经、颈静脉孔神经和舌支。

    功能:舌咽神经主要支配咽、喉、软腭部横纹肌,传导味觉至大脑。

    临床意义:舌咽神经痛是常见的神经痛之一,与舌咽神经病变或周围结构压迫有关。

  11. K.迷走神经下神经节_Inferior Ganglion of Vagus Nerve

    位置:迷走神经下神经节位于腹腔内,与腹腔脏器相邻。

    结构:迷走神经下神经节是迷走神经的节后神经元所在地,具有复杂的神经纤维联系。

    功能:迷走神经下神经节主要调节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的功能,通过释放不同的递质来发挥其作用。

    临床意义:迷走神经下神经节是药物作用的重要靶点,对于治疗某些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和呼吸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12. L.副神经_Accessorv Nerve

    位置:副神经是脑神经之一,起始于延髓,经颈静脉孔出颅腔。

    结构:副神经由躯体运动纤维组成,支配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

    功能:副神经主要负责控制胸锁乳突肌和斜方肌的运动,参与头部和肩部的姿势维持。

    临床意义:副神经的损伤或病变可能导致相应肌肉瘫痪,影响头部和肩部的正常运动。

  13. M.骨迷路_Bony Labyrinth

    位置:骨迷路位于颞骨岩部,围绕膜迷路的中心,分为耳蜗、前庭和半规管三部分。

    结构:骨迷路主要由骨性管道构成,内有膜迷路,充满内淋巴。

    功能:骨迷路的主要功能是传导声音和平衡感觉,通过骨传导将声波传递至听神经,进而产生听觉。同时,半规管对头部位置变化产生的刺激进行调节,维持身体平衡。

    临床意义:骨迷路的异常可能导致眩晕、听力下降等症状,如梅尼埃病、耳石症等。

  14. N.面神经_Facial Nerve

    位置:面神经是脑神经之一,主要支配面部表情肌和部分味觉器官。

    结构:面神经由多个神经纤维组成,包括感觉神经纤维和运动神经纤维。

    功能:面神经主要负责传递面部感觉信号和调节面部肌肉的运动,参与表情和味觉的感知。

    临床意义:面神经的损伤或病变可能导致面瘫、味觉障碍等症状,影响面部表情和味觉功能。

  15. O.脑膜背动脉_Dorsal Meningeal Artery

    位置:脑膜背动脉是颈外动脉的分支,位于头部的后部和顶部。

    结构:脑膜背动脉由坚韧的纤维组织构成,具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

    功能:脑膜背动脉主要起到固定和保护头部后部和顶部的作用,维持头部的正常运动。

    临床意义:在头部损伤或病变中,脑膜背动脉的修复和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16. P.泪囊_Lacrimal Sac

    位置:泪囊位于眼球下方的泪骨内,上方与泪腺、下方与鼻子相通。

    结构:泪囊呈长囊袋状,由粘膜、肌肉和皮肤三层结构组成。

    功能:泪囊主要负责储存和排泄眼泪,通过泪道将眼泪引流到鼻腔,保持眼球湿润和清洁。

    临床意义:泪囊的病变可能导致泪道阻塞、泪囊炎等疾病,影响眼泪的正常排泄,导致眼部不适和感染。

  17. Q.后筛房_Posterior_Ethmoidal Cells

    位置:位于颅中窝的侧壁,位于筛骨迷路的后方。

    结构:由筛板、脑膜形成的蜂窝状骨小梁组成。

    功能:后筛房内含有嗅丝,是嗅觉感受器的所在位置。

    临床意义:后筛房骨折时,可能损伤嗅丝,导致嗅觉丧失。此外,后筛房也是脑膜中动脉的穿行部位,骨折时可能引起脑膜中动脉出血,形成颅内血肿,危及生命。